种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
种康,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62年4月,种康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
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成德和梁厚果教授。
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发育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作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生化系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合作研究,美国普渡大学植物学与病理系和Dow Agrosciences LLC作高级访问学者合作访问。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以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7年7月,应邀在深圳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做了主旨报告;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15日,当选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2023年1月,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3月12日,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2023年9月19日,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主任(兼职),聘期4年。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种康发现小麦感知春化信号的分子网络,揭示了春化蛋白磷酸化和糖基化修饰的感知机制与开花调控模式。发现水稻低温感受器,揭示了细胞膜蛋白复合物感受低温机制与信号转导途径,证明在人工驯化中基因介导的耐寒性起源于中国野生稻的分子遗传变异模式。阐明了独脚金内酯和甾醇类激素等调控水稻侧芽分化及叶倾角形成的分子细胞新机制。
截至2017年11月,种康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MBO J、The Plant Cel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根据201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官网显示,以下仅列出种康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信息:
截至2017年11月,种康作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NSFC“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如973和863项目等。
人才培养
种康认为科学院是研究的殿堂而不是大学的延伸,在研究生的课程和讲座中应该摒弃灌输,掌握灵活运用知识,化繁为简的原则,同时应该着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应该因材施教。
截至2019年4月,种康已经培养硕士、博士40余名和5名博士后,其中多名博士生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毕业生中有数十位在中国国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工作,其中在美国和中国国内教授职位10余名。
荣誉表彰
2017年11月,种康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023年2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种康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染色体基因组蛋白组分会会长、国际植物生物技术联合会中国分会负责人、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植物学报》主编、Plant Cell Reports、JIPB、J Plant Biol等国际期刊编委,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七届理事长。
人物评价
种康来在植物发育对环境应答的信号转导途径、小麦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水稻及拟南芥器官发生的分子机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在小麦春化作用和水稻寒害信号感知机制以及激素互作网络等方面有重要的创新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种康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理和发育生物学,是中国国内春化方面做得最好的研究员之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宏智评)
参考资料
研究队伍 >>> 植物所人才 种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种康 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5: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